从体育周末看深圳打造体育名城的雄心壮志 |速观察
这周末,深圳很“忙”。
不同于工作日忙着“搞钱”,而是“忙着”享受体育给这座城市带来的饕餮盛宴。
2月19日7点30分,深圳马拉松如约而至鸣枪开跑。2万名跑者沿着42公里的崭新赛道,从莲花山下的市民中心出发,往前海石公园冲刺,共赴阔别3年的“奔跑之约”。
从2013年第一届举办,到2019年升级为国际田联与中国田协双认证的“双金赛事”;从单一竞赛,变成如今集半程马拉松,博览会,训练营,摄影大赛等社会多方参与的全城体育嘉年华;从最初较为单一的呈现方式,到本届比赛“科技含金量”十足的实时可视化监控设备,一键呼叫医疗救助资源等将“细节做到极致”的新亮点和新措施;可以说,深圳马拉松见证了深圳体育事业和产业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
今年新鲜出炉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将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为何要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深圳的底气何在,又将如何发力呢?
多项赛事“遍地开花”
体育“双业”发展相得益彰
同样在2月19日,2023年深圳市高中四校春季学生体育联赛也拉开了序幕,约5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将参加包括赛艇、篮球、足球、羽毛球、围棋、无线电测向等6项比赛。这也是深圳不断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让体育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擦亮深圳体育赛事品牌的生动实践。
除四校联赛外,深圳积极打造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契合的高端体育赛事体系,同时还致力于申办更多顶级的国际体育赛事,探索创办更多自主品牌IP赛事。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区两级体育类活动项目将达到300余项。
如今的深圳,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这不仅是因为深圳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城市基础设施良好,更是因为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也顺应了深圳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需求,为城市软实力的提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15分钟健身圈”打造“新深圳名片”
时光倒回到2022年6月20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国际泳联世锦赛花样游泳双人技术自选比赛中,来自深圳的双胞胎姐妹花王柳懿/王芊懿组合实现历史性突破,以93.7536分的高分为中国花泳队夺得建队以来首个世锦赛双人项目金牌,让不少深圳市民热血沸腾。
(图源:新华社)
如果把竞技体育比喻成体育的塔尖,那么全民体育就是体育的基座。如今,健身运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全民健身融入市民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探索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完善“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着力打造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形成“15分钟健身圈”。同时,依托山海连城的城市地理优势,深圳大力推广徒步、越野跑、攀岩等户外运动,营造“时时健身、处处健身”氛围,让健身成为习惯、变成时尚。2022年,深圳荣获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称号。
推动场地设施、活动推广、组织指导,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持续协调发展,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深圳通过一系列创新型制度和开拓性举措,以“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跻身于全国一流体育城市,欣欣向荣的全民健身活动正在成为一张靓丽的“深圳名片”。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深圳恰逢其时
体育与城市,向来都是彼此成就。体育带给城市的影响是多元、长久的。
以“谋赛”带动“谋城”,深圳正以体育事业和产业为杠杆,不断撬动城市品牌的全方位提升,通过打造体育名城来持续提高深圳的国际知名度,使其成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深圳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这座城市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更是深圳渴望加快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的雄心壮志。
一颗颗跃动的种子,正在以城市体育塑造鹏城精神,用“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状态,在这座平均年龄32.5岁的青春之城生根发芽,注入更多动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中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主笔 / 钟鹏超
编辑 / 何欢